The Way of Exhibiting the Spirit of Seeing People and Seeing Things
发布时间:2016/12/30浏览次数:
2016年12月30日上午,电子科技发展史课程总结会议在学生活动中心三楼E空间召开。会议由电子科技博物馆筹建办主任赵轲主持,校工会主席周涛,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凃梦老师,博物馆筹建办老师、授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首先,赵轲老师对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表示该门课程开设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今后还有待改进。涂梦老师表示,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将会增强开展大学生文化精品课程的教育力度,推出一些大师级课程,打造文化金字塔,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电子科技发展史这门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会议第二项,赵轲老师简要汇报了该课程的开课初衷、课程规划、开课效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并邀请在座师生一道探讨新学期课程该如何扩大效果辐射,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考核方式等。讨论中,大家一致肯定了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陈德利指出科技史对多种学科的融合是高校教育努力的方向,鼓励师生互动,向大师学习,授课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周涛建议让同学们先到博物馆参观实物,再进行系统学习,主张公开透明的考核方式。涂梦建议大班教学、小班讨论。赵轲鼓励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建议增加实物对比,指出课程应加强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和学生视野的引导。高盛楠分享了合作备课的经验,建议就学生原创的故事、技术、作品等予以嘉奖。任权东建议带领学生进仓库参观,亲自体验藏品入库、修复等。李大伟提出此课程应尽快入选核心通识课程,建议增加课时、学分等。
参会学生淮丙鑫指出,同学们更喜欢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历史,建议课程增设“展望未来”单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黑科技”。王丰建议课堂教学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老师主讲,下半场老师主持、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赵文霞建议故事应联成网络,可分专题讲述。李康建议改进考核方式,可让学生自办展览,做到活学活用。
会议最后,周涛老师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他谈到,这门课程具有光荣的使命,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课程,更是连接学校特色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将电子科技大学的学术底蕴与科研精神传递给学生的一种途径,办好这门课程势在必行。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2015 电子科技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