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电子
科学技术知识

“见人见物见精神”的展陈方式

The Way of Exhibiting the Spirit of Seeing People and Seeing Things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技之窗 博古览今 正文

神舟二号载人飞船

发布时间:2016/11/23浏览次数: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1101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200111619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基本简介:

       北京时间20011101时零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国曾于1999112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按照研制计划,将发射多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的“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飞船将在太空飞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飞行期间,将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实验。

       发射“神舟二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为载人航天工程而研制的新型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为适应载人航天的需求,“长征二号F”火箭除对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等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外,还增加了故障检测系统等,以提高载人航天的安全性。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5次飞行,也是1998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3次获得成功。

       飞船发射场是我国“九五”期间自主建造的新型航天发射设施,它既可以发射飞船也可以发射卫星。发射场采用具有国际水平的垂直*****、垂直测试、垂直运输模式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方式。自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以后,又进行了新的技术改造和完善,并通过了国家验收。


      主要特点:

       “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在工程院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一书中介绍,飞船在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早期的飞船都采用两舱设计,如前苏联的东方号、上升号,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号都采用两舱设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飞船飞行任务的日益复杂,两舱式飞船不能满足宇航员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不能满足宇航员对特殊疾病的预测以及心肺功能、前庭功能对航天飞行的适应性,所以我国的神舟号采用的是三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两对太阳能电池帆板构型(“神舟二号”的两对太阳能电池帆板)和升力控制返回、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三舱结构比两舱结构增加了一个轨道舱,它是宇航员在太空自由飞行时的生活舱和工作舱,航天员在返回地面之前将其分离掉,这样座舱就可以适当减小尺寸,以供航天员在上升和返回时使用。

据介绍,神舟号的返回舱容器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个。返回舱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前端有舱门,供宇航员进出轨道舱使用。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是飞船惟一可再入大气层返回着陆的舱段,舱内设置了可供三个宇航员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瞄准镜。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端,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在其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

推进舱位于飞船的后部,形状像一个圆筒,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推进舱安装有四台大推力的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


科学成果:

我国在“神舟二号”无人飞船上进行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实现重要突破,在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天文探测、环境监测及预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成果。

200111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无人飞船,116日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按计划正常分离,返回舱返回地面,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进行多学科、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2001年,飞船轨道舱已在预定轨道上正常运行170多天,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在空间天文研究中,获得了多个宇宙Y暴完整的光变曲线、能谱和时间结构,发现有超软X射线、硬X射线到Y射线宽能谱覆盖的事例,这是我国在Y暴实测研究这一前沿领域的重要突破,证明我国自己研制的探测器系统已达到国际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在空间环境探测中,获得了详细的大气成分质谱图和大气密度实测数据,这一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首次获得的准全球大气密度周日变化分布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回收的金属合金、金属复合材料等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样品的分析,表明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多工位材料晶体生长炉和相应的空间晶体生长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微重力材料科学研究方面上了一个台阶;生物培养箱离心机、光照和温度控制在飞行中完全正常,表明我国空间生物效应实验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等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验工艺和流程日趋成熟,为进一步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我国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在“神舟二号”飞船上取得的科研成果,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实现了新的跨越,对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历史意义:

如果神舟二号把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喻为“阳光事业”,那么,它的承载者是“神舟”飞船。“神舟二号”第一次集中了有一定学科面的开拓性的空间科学研究工作,成为我国在今后一系列飞船上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的序幕。

“神舟二号”飞船上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何时能知道结果?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家的估计总是十分谨慎的。现下结论为时尚早,因为有些结果飞船回收后才知道,有些则还将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有些需要在太空中进行长达半年的观测。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神舟二号”的太空之旅,将会开拓我们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今后更深入、更大规模的空间实验,以至于实现空间产品产业化,商品化,开辟道路。

提起“神舟”号飞船,“神舟二号”应用系统的科技工作者们情有独衷:是这艘“希望之舟”为一大批踌躇满志的科学家搭起了驰骋太空的宽广舞台。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满怀信心地说,尽管在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初期的航天员中,还没有配备载荷专家,但随着载人航天的深入进行,相信以后的航天员中,将会出现专门载荷专家的身影。而今天的一切活动则是以后有载荷专家参与的大规模空间实验及应用活动的前奏。

“神舟二号”的应用任务,尽管实验项目、手段等都是崭新的,效益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现,但它几乎囊括了国际空间实验的各个学科领域,带动了一批高新技术,特别是促进了一批基础项目的发展。同时,巩固和培养了一代勤奋苦干的我国空间科学研究队伍,开始实现把科学家与工程联系起来的进程。牵引和带动了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其带动作用可能比项目本身意义更大。

在以后的飞行中,在空间材料科学的研究上,将增加新的样品,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实验研究方面,将增加细胞反应器、细胞融合、电泳实验等实验项目。番茄和荔枝的滋味都是美妙的,但是,如果把这两种水果的细胞融合成一个实体,结出来的果实将会是什么滋味,恐怕很难想象。科学家在后几艘飞船的实验中,或许就能回答类似的问题。在空间环境探测方面,将进一步开展空间大气成分、密度和单粒子事件等研究。在对地观测方面,将进行微波遥感、成像光谱技术以及地球环境监测等试验。将使我国具有与国际同步发展的对地观测技术,使遥感技术和应用提高到新的水平。

太空是没有国界的,在跨入21世纪门槛的今天,人类将满怀信心地向太空这一辽阔的疆宇走去。“神舟二号”承载着许多秘密,也承载着许多希望,它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舟”。在未来的征程中,“神舟”飞船燃起的科学之火,必将随着一艘艘飞船翩翩升空,而愈燃愈烈。

编辑:赵倩  / 审核:董婷婷  / 发布者:董婷婷

上一篇

神舟三号载人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

2016/11/23

下一篇

神舟一号载人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

2016/11/23

  • 电话:028—61831009
  • 邮箱:bwg@uestc.edu.cn
  • 地址: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2015 电子科技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