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电子
科学技术知识

“见人见物见精神”的展陈方式

The Way of Exhibiting the Spirit of Seeing People and Seeing Things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技之窗 博古览今 正文

神舟七号飞船

发布时间:2016/12/09浏览次数:

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925211004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92817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20小时27分钟。


飞船简介

“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在北京时间200892521104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92817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 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航天实验

中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

“对地观测任务”是以与国际同步发展先进空间遥感器及开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为目的,确定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器、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计、辐射计和散射计)、地球环境监测和遥感应用研究等在轨实验和应用任务。地球环境监测包括太阳常数监测、太阳和地球紫外辐射监测以及地球辐射收支探测。遥感器应用研究为中国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成像光谱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在海洋、陆地和大气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空间科学研究”安排了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包括空间材料科学项目,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项目),还有空间天文项目、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任务,目标是全面提高中国空间科学水平。“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制了多种空间实验设备,开展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空间蛋白质结晶、空间细胞培养、空间细胞电融合以及空间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等研究;“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研制多工位晶体生长炉和晶体生长观测装置,开展二元和三元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体、金属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间生长,研究空间晶体生长动力学;“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研究可以建立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发布长期、中期、短期空间环境预报和警报,进行效应预测,保障航天员、载人航天器和空间设备安全。


航天人员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3名正选航天员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进行中国航天首次太空出舱活动的是曾经2次入选神舟计划的航天员翟志刚,第1备选是刘伯明。

翟志刚,男,汉族,身高172cm,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镇龙西村人,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19661010日出生,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56月入伍,1991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大校军衔。曾任*****试训中心某团飞行教员,飞过歼七、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950小时,为*****一级飞行员。1998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20056月,入选“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086月,入选“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乘组。

北京时间2008927164324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164517秒,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59分,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北京时间2008928日,成功返回地球。

 

刘伯明,男,19669月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人。19856月入伍,曾任*****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8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056月,入选“神六”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10月出生,19856月入伍,1987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8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等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神舟七号任务的六大技术创新与突破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技术上主要突破了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等关键技术。

一是气闸舱与生活舱一体化设计技术。轨道舱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兼作航天员生活舱和出舱活动气闸舱,增加了泄复压控制功能、出舱活动空间支持功能、舱外航天服支持功能、出舱活动无线电通信功能、舱外活动照明和摄像功能、出舱活动准备期间的人工控制和显示功能等。

二是出舱活动飞行程序设计技术。在出舱活动飞行程序设计上,考虑运行轨道、地面测控、能源平衡、姿态控制、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多种约束条件,通过合理、优化配置飞船的资源,设计出具备在轨飞行支持出舱活动的程序平台。

三是中继卫星数据终端系统设计及在轨试验设计技术。神舟七号飞船装载了中国中继卫星系统的首个用户数据终端系统,进行了国内首次天地数据中继系统数据传输试验。

四是航天产品国产化技术与应用。对部分关键器件、组件采用了国产化产品,对于促进航天科技,带动中国相关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自主创新型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载人飞船3人飞行能力设计与应用技术。按照3人人体代谢指标设计、配置了环境控制设备,提供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空间,设计了3人指挥、操作、协同关系程序。

六是伴飞卫星释放支持及分离安全性设计技术。为伴飞卫星提供了释放平台和释放能力,解决了伴飞卫星释放后对飞船的安全性影响问题。


重大意义: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于28日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宇航员和航天机构对此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将会改变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的格局,并期待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

新的里程碑

3次太空行走的美国前宇航员温斯顿·斯科特说,几天来他一直关注神七,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持续了大约20分钟,但“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

著名美国华裔宇航员卢杰在发给新华社记者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太空行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太空探索能力,它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中的一个新里程碑。”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所中国航天事务专家茜尔维·卡拉里持同样看法。卡拉里说,神七的重要突破就是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太空行走,通过实现这项操作,中国在太空探索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无论是宇航员的太空服,还是其他为舱外活动配的设备都意味着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进步。

国际宇航联合会负责人菲利普·威尔肯斯认为,这次飞行任务是中国未来建设空间站的关键一步。威尔肯斯对新华社记者说,神七航天员出舱行走表明中国具备了在太空中进行更为复杂操作的能力,将为中国未来建设空间站打下基础。

太空中的强国

日本负责制定航天事业政策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一个国家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和太空行走,表明这个国家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拥有了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托卡列夫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令整个世界感到惊讶,实施太空行走是一个国家成为航天强国的标志。他说,载人航天集中体现了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目前已经掌握了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而且中国有能力保持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向世界展示一个迅速崛起的中国。

马来西亚知名年轻学者胡逸山29日在吉隆坡说,中国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以及神七返回舱安全返回,是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标志。他说,中国对神七整个太空之行都进行了公开、透明的转播和报道,向世人传达了中国和平利用开发太空的声音。此外,神七也将带动中国其他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使中国的工业和技术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些国家的专家还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俄罗斯《航天新闻》杂志社专家伊戈尔·利索夫对俄报纸网说:“中国人在做我们和美国人40年前所做的事情,不过,打个比方说,我们的东方号飞船六次飞行所完成的工作,他们只用一次飞行就完成了。我们飞行1015次才能达到的目标,他们只需45次就可以实现。他们希望以质取胜,重点突破。”

航天伙伴

加拿大宇航员比亚德尼·特里格瓦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成功发射神七载人飞船,并首次实现太空行走,显示“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应该成为世界航天技术合作领域的平等伙伴”。他认为,这次发射载人飞船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也将改变国际空间技术合作方面的格局,中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空间技术合作中的主力。

 

欧洲航天局负责与中国和俄罗斯合作事务的官员卡尔·贝里奎斯特强调,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不是一种威胁,对欧航局来说意味着机遇。神舟飞船还会不断发展和更新,这就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无论是美国、俄罗斯、欧洲还是中国,都对探索宇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好的探索方式就是合作。

当被问到中美两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前景时,美国宇航局总部负责公共事务的官员迈克尔·布鲁克斯表示,美国宇航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同意建立工作组,在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领域进行探讨,“国际对话可以增强人类对地球以及太空的认识,中国的太空探索项目为中美在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潜在机会”。

而在神七发射前,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村建夫就已表示,中国的航天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将来我们必须考虑与中国展开太空合作。我们可以开始考虑这件事了”。

编辑:赵倩  / 审核:董婷婷  / 发布者:赵倩

上一篇

非冯诺依曼结构—哈弗结构

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

2016/12/09

下一篇

水往高处流:复旦团队研发新光控微流体技术 | Nature 论文推荐

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

2016/12/09

  • 电话:028—61831009
  • 邮箱:bwg@uestc.edu.cn
  • 地址: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2015 电子科技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