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 of Exhibiting the Spirit of Seeing People and Seeing Things
发布时间:2016/12/28浏览次数:
在信息快速膨胀的今天,手机、电脑、电视成为了大家日常接受信息的主体,人们很少有时间再听收音机了。但收音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对人类的影响,丝毫也不亚于现在的电脑和电视。那时人们每天定时收到节目,成为日常重要的一个生活内容。而早期的收音机就是电子管收音机。虽然它们体积大,功耗多,并且开机后需要等一段时间才等正常工作,却给几代人带来了欢乐。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再生产电子管收音机和电子管计算机了,但电子管带来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提到电子管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卓越的发明家,他就是被称为“电子管之父”的李·德弗雷斯特。
德弗雷斯特于1873年8月26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孩提时期的他并不出众,被老师认为是个平庸的孩子,唯一的爱好是拆装各种机械小玩意,并且希望以后做机械技师或者当一名机械工。不过,他很快就被19世纪末科技的飞速发展所激励,暗自决定以科学研究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20岁那年,他考取了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学院的奖学金,但除了电学特别是电磁波传播之外,他似乎对其他事都不感兴趣。1899年,他获得了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就在那一年秋天,一年一度的国际快艇比赛就要在纽约揭开序幕,但让比赛黯然失色的是,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把意大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将要进行无线电表演的消息搅得沸沸扬扬。表演当天,马可尼在5个小时内向《纽约先驱论坛报》的总部发送了4000多字的比赛报道。马可尼上岸后,围观人群中的德福雷斯特大胆走到马可尼的身后,仔细研究起无线电设备来。和蔼可亲的马可尼毫无保留地向这位青年学生讲解了无线电发报机的原理,使德福雷斯特立下了发明创新的宏图大志。
1902年,德弗雷斯特在纽约泰晤士街租了间破旧的小屋,创办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无线电报公司,一心一意想要发明出更先进的无线电检波装置。同时,他也决心以自己的发明,向美国公众展示无线电应用前景。然而他的研究工作陷入了瓶颈。就在研究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英国弗莱明发明真空二极管的消息传来,像闪电一般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一路小跑着穿街走巷,选购玻璃管,添置真空抽气机,为自制电子管寻找材料。经过思考与方案设计,他选择了一段白金丝制作灯丝,也在灯丝附近安装了一小块金属屏板,把玻壳抽成真空通电后,果然也“追寻”到了电子的踪迹。
多年孜孜以求的苦思之后,德弗雷斯特极其惊讶地发现,将弯成Z型的导线装入真空管内之后,只要把一个微弱的变化电压加在它的身上,就能在金属屏板上接收到更大的变化电流,其变化的规律完全一致!这正是电子管的“放大”作用。后来,他又把导线改用像栅栏形式的金属网,于是,他的电子管就有了三个“极”——丝极、屏极和栅极。1907年,德弗雷斯特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了真空三极管(电子管)的发明专利。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并不顺利。由于合伙人的欺骗,德弗雷斯特的公司曾两度倒闭。1912年,他甚至无辜受到美国纽约联邦法院的传讯,有人控告他的公司推销积压产品,进行商业诈骗。而法官居然判决说德弗雷斯特发明的电子管只是一个“毫无价值的玻璃管”。顶着随时可能入狱的巨大压力,德弗雷斯特来到加利福尼亚旧金山附近的帕洛阿托小镇,坚持不懈地改进真空三极管。在研究过程中,他把若干个三极管连接起来,与电话机话筒、耳机相互连接,再把手表放在话筒前方,手表的“滴哒”声几乎把耳朵震聋。而当时他进行研究的地方,如今已成长为全球闻名的硅谷。
1961年7月30日,88岁高龄的李·德弗雷斯特在加利福尼亚的好莱坞去世,下葬于绿树环绕的圣弗朗多公墓。他的一生获得了多达300余项专利,除了真空三极管,还包括在电影胶片边缘录制声音的技术、医学上使用的高频电热理疗机等等。他的发明也为他赢得“无线电之父”、“电视始祖”和“电子管之父”的称号。电子管的诞生为通讯、广播、电视等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且人们不久还发现,真空三极管除了可以处于放大状态外,还可充当开关器件,其速度要比继电器快成千上万倍。电子管很快受到计算机研制者的青睐,计算机历史也因德福雷斯特而跨进了电子的纪元。
编辑:肖尧 / 审核:董婷婷 / 发布者:董婷婷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2015 电子科技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