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电子
科学技术知识

“见人见物见精神”的展陈方式

The Way of Exhibiting the Spirit of Seeing People and Seeing Things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技之窗 尖端资讯 正文

印奇:用顶尖人脸识别技术,服务2亿中国用户

发布时间:2018/04/28浏览次数: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推出“35岁以下创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单,旨在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被认为最有才华、最具创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 35 位年轻技术创新者或企业家,共分为发明家、创业家、远见者、人文关怀者及先锋者五类。 


    2017 年,该全球权威榜单正式推出中国区评选,并已公布并首届评选结果。现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正式开设“35岁以下创新35人”中国榜单专栏,以人物报道的形式帮助中文读者了解这些来自中国的新生代科技力量。




印奇 · 创业家
用顶尖人脸识别技术,服务2亿中国用户
年龄:29 岁
职位:旷视科技创始人兼CEO
获奖事由:创建人脸识别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将技术集成在摄像机等前端硬件中,大幅提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效率,在泛安防业务上获得了更好的结果。

    2017年10月,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一笔破纪录融资。旷视科技(Face++)宣布获得 4.6 亿美元 C 轮融资,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领投,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战略参投。


    这家公司的核心人脸识别技术 Face++ 曾被美国著名科技评论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定为 2017 全球十大前沿科技。基于上述核心技术,旷视科技向金融、安防、零售领域客户提供云+端的智能行业解决方案。


    旷视科技 CEO 印奇将他的旅程分为两个阶段:研发 AI 关键技术和创业阶段。

    他本科就读于清华姚班。姚班每届只招收30多人,每一个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人才中的人才。当时印奇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他希望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视觉传感 (如摄像机) 设计,让机器能像人一样去理解这个世界。
对于印奇来说,“姚班”提供了一种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而他获得AI领域研究启蒙的地方则是随后实习的微软亚洲研究院。

    2011年,他在实习期间建立起一套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人脸识别系统,并将它发表在当年的CVPR(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上。如今这套系统已被应用在微软的 Windows、 Xbox等产品中。

    从产业环境来看,当时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前夕。印奇和姚班的朋友们抓住时机,创立旷视科技。在创业过程中他慢慢发现,一个好的视觉感知系统需要最好的传感器,于是他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Shree Nayar教授的指导下攻读视觉传感器设计博士学位。

    2012 年图像识别领域发生了一件里程碑事件。微软团队称他们的系统在ImageNet分类数据集中的图像识别错误率已降低至 4.94%。ImageNet 是图像识别领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最能验证图像识别模型的准确性。而 4.94 %这个数字代表机器第一次超过人眼的识别能力,此前人类在同一测试中的错误率大约为 5.1 %。

    时机正逐渐成熟。 2013 年印奇提前结束博士学业,回国出任旷视CEO。




    这家公司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自研出了一套人脸识别算法,并命名为“ Face++ ”,同时将它放在云平台上供用户免费使用 。印奇透露,下面两个词指引着旷视科技的方向:技术信仰和价值务实
 

    “技术信仰这个轴是不能丢的,因为技术创新是科学型企业家最重要的驱动力。当一个科学家变得非常市场导向的时候,那么我觉得他很难把这家公司做长久。”

    而价值务实是指技术创新要能真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印奇认为,只有价值务实才能反过来推动技术在落地过程的再创新。他认为创业者应该平衡好两者才能带领企业走得长久,并且在其领域里面占据领军位置。


    现在看来,旷视的确做到了两者的平衡。旷视不仅技术领先,而且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成为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主要推手。到 2016 年 ,Face++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脸识别云服务平台(按平台数据量计算),用户覆盖超过 220 个国家,服务超过 4 亿台设备,每月图像处理量超过 60 亿张,且这个数字仍在攀升;旷视的第三方人脸身份验证平台 FaceID 已经覆盖全国 85%以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为超过2.95亿名中国用户提供服务。



编辑:袁媛  / 审核:赵军凯  / 发布者:

上一篇

研究学者开发便宜、且内建触控感应的纸张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推出“35岁以下创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单,旨在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被认为最有才华、最具创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 35 位年轻技术创新者或企业家,共...

2018/04/28

下一篇

研究学者开发便宜、且内建触控感应的纸张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推出“35岁以下创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单,旨在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被认为最有才华、最具创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 35 位年轻技术创新者或企业家,共...

2018/04/28

  • 电话:028—61831009
  • 邮箱:bwg@uestc.edu.cn
  • 地址: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2015 电子科技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