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电子
科学技术知识

“见人见物见精神”的展陈方式

The Way of Exhibiting the Spirit of Seeing People and Seeing Things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技之窗 尖端资讯 正文

用法规守护西南生物多样性宝库 ——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的创新与突破

发布时间:2018/10/18浏览次数:


用法规守护西南生物多样性宝库

本报记者 赵汉斌

生物多样性调查规划与监测预警怎么做?生物多样性损害赔偿与保护补偿如何实施?外来入侵物种如何管理?生态联合执法如何搞?资金如何投入?跨境保护合作如何推进……在云南省,今后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不再“政出多门”或“无法可依”。不久前,《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据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正文介绍,这个即将实施的《条例》,遵循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公众参与、惠益分享、保护受益、损害担责的原则,还结合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突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

从保护对象上看,《条例》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都作为保护对象;从保护方式上看,它规定要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存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网络;从保护措施上看,《条例》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编制、调查与监测、行政执法等方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突出了“保护优先”的原则,突出了云南的地方特色,为依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法制基础。通过制度的设置,这个生物资源大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将得到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效机制将由此建立。

(科技日报昆明10月16日电)


编辑:余均豪  / 审核:刘嘉  / 发布者:

上一篇

几乎可让时间“凝固”——迄今最快照相机每秒可拍十万亿帧!

用法规守护西南生物多样性宝库 ——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的创新与突破 本报记者 赵汉斌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开创了我国生物...

2018/10/18

下一篇

创新方法让新型热超构材料让废能回收利用

用法规守护西南生物多样性宝库 ——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的创新与突破 本报记者 赵汉斌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开创了我国生物...

2018/10/18

  • 电话:028—61831009
  • 邮箱:bwg@uestc.edu.cn
  • 地址: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2015 电子科技大学版权所有